九:表示极多。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论经历多少危险,也决不动摇退缩。
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,自幼勤奋好学,胸怀大志。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,参与法律的制定,主张章明法度,举贤任能,改革政治。在屈原的努力下,楚国国力有所增强。但是,由于自身性格耿直,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,最终被楚怀王逐出郢都,开始了流放生涯。楚襄王即位后,屈原继续受到迫害,并被放逐到江南。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,攻破了楚国国都,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,对前途感到绝望,虽有心报国,却无力回天,只得以死明志,于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。他在《离骚》中提到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屈原一生,因奸佞小人之谗言,受尽折磨和苦难,但仍然忍辱负重为祖国之强盛而不懈探索。虽然有过犹豫和彷徨,但始终不渝忠于祖国,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,在看到自己的祖国行将灭亡时,只好怀石投江,以身殉国。拳拳赤子之心、耿耿至诚之情、忠贞不渝之节,如日月光辉,昭然于世。革命战争年代,无数革命先烈置生死于度外,为求得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不惜赴汤蹈火,靠的是崇高理想信念的激励;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,许多优秀党员干部能够置个人得失于不顾,为实现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积极奋斗奉献,靠的是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。当前,我们正在从事实现民族复兴、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,面对各种艰难险阻,要无往而不胜,离不开信念的支撑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。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、对理想信念的坚持,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