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
意志坚定,决不屈服。

《荀子·法行》:“坚强而不屈,义也。”《后汉书·王龚传》:“王公束修厉节,敦乐爇文,不求苟得,不为苟行,但以坚贞之操,违俗失众,横为谗佞所构毁。”

史可法,明末政治家,军事统领,汉民族英雄。弘光元年(1645年),史可法守卫扬州,抵抗清军进攻。当年五月,清名将多铎兵围扬州。清兵十万人,而扬州守兵仅万余人,可谓敌众我寡。多铎不断派明降将对史可法劝降,史可法说:“我为朝廷首辅,岂肯反面事人?”接着多铎亲自出马,连发五封书信,史可法都不启封,全部付之一炬。他召集诸将说:“吾誓与城为殉,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,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?”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。史可法一气写下五封遗书,除一致豫王多铎,其余是给母亲、夫人、叔父、兄弟的。25日,城西北崩塌以后,清兵攻入,城陷。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杀,部属强行夺过佩刀,拥其走入小东门,清兵迎面而来,史可法大呼:“我史督师也!可引见汝兵主。”遂被俘。多铎以宾礼相待,口称先生,当面劝降,许以高官厚禄。史可法骂不绝口,正气凛然,严加拒绝:“我为朝廷大臣,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!吾头可断,身不可辱,愿速死,从先帝于地下。”“城亡与亡,我意已决,即碎尸万段,甘之如饴,但扬城百万生灵,不可杀戮!”他最终壮烈牺牲于南城楼上,时年仅44岁。

史可法从仕途取士到疆场驰骋,一生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奋斗,那就是效忠国家、保卫民族尊严。历史也证明,他的身上有传统士子的铮铮铁骨,更有忠诚大夫的崇高贞节。我国历史上,名人志士无一不重视自己的气节,从至死不食周粟、饿死首阳山的伯夷,到大节不亏的苏武;从苏东坡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的吟唱,到文天祥“天地有正气”、“凛烈万古存”的《正气歌》;从岳飞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的《满江红》,到方志敏的《我爱中国》……无一不是如此。世易时移,拨开历史的烟云,当今的现实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,但信仰、气节和忠诚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,而且理应被赋予更紧贴时代、紧扣当下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。当前,腐败与反腐败的生死较量十分尖锐复杂,弥漫着看不见的炮火硝烟,晃动着无形的刀光剑影,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发扬坚贞不屈的精神,才能永立不败之地。 

往期回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