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
倚:偏向。原指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,现形容做事中立或公正,不偏向任何一方。

宋·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题注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
春秋时期,年轻的孔子曾来到东都洛阳,向老子请教学问。在一番见面礼仪之后,老子突然张开了自己的嘴巴,让孔子看了一眼。然后,他问道:“你能看得见我的牙齿吗?”孔子很奇怪,老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?不过,他还是据实回答说:“您的牙齿,已经全都掉光了。”因为当时的老子,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。 听了孔子的回答,老子接着问:“那么,我的舌头呢?它还在我嘴里吗?”孔子像领悟了一些什么似的,立即回答说:“它在你嘴里,而且完好无损。”于是,老子说出了自己这个问题的本意,也同时是在劝导孔子:“仲尼啊,你明白了吧,牙齿因为太坚硬,老是与各种食物,甚至与它们自己碰来碰去,很早就掉光了。可是,舌头却不同,它虽然柔软,却不参与各种争斗,最终得以保存自身,因而能伴随我的一生。”在这里,老子所说的牙齿和舌头的比喻,一方面是说明“弱则生柔则存”的道理,而另外一方面,也说明了《中庸》里面讲的不偏不倚、顺势而为的道理,也就是顺应时势,不偏向于、不依赖于彼此争斗中的各种势力,完好地保存自身的道理。

宋儒说:不偏不倚谓之中,平常谓之庸。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,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,使双方保持平衡状态;就是说人的举止、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,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,互相补充。对于执纪执法者而言,神圣的使命要求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,不管对方职务多高、权力多大,坚决依法惩处,绝不偏袒任何一方,永做天平主心轴。古语云:“无私谓之公,无偏谓之正”。就是说,不牵扯私人利益才能公道,不偏袒任何一方才是正派。要做到不偏不倚不仅需要政治智慧,而且需要政治胆识。当然,执纪执法机关要做到“苍蝇”、“老虎”一起打,就是要做到党纪国法面前一视同仁,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,敢于一查到底,不管牵涉谁,决不姑息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有“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”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。

往期回顾